葡萄牙语《孙子兵法》翻译
中新网里斯本9月2日电 题:葡萄牙版《孙子》翻译日久弥新常销不断
作者 韩胜宝 于建华
记者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书店发现,葡萄牙版《孙子兵法》有多个版本,开本有大的,也有供读者携带的小书本。书的封面设计颇具特色,有中西结合的兵家人物画,也有中葡文对照的书名。书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中国的这本2500年前的古书,已成为葡萄牙的畅销书,常销不断。
记者注意到,2009年出版的葡萄牙版《孙子兵法》,译者是米高·孔德;2011年出版的葡萄牙版《孙子兵法》,译者是里奥尼尔·吉勒斯。他们都是葡萄牙人。据了解,2000年前翻译的葡萄牙版《孙子兵法》,已再版多次。
在一本葡萄牙文的孙子介绍中说,产生于公元前400年的《孙子兵法》,在军事上是一本很重要的军事著作,它不仅可以运到军事上,而且还是一本人生哲学书。25个世纪以来,在远东被广泛阅读和使用,从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到现代的毛泽东,都运用过;在西方,不仅运用在战场,而且在企业运作上都有实效。孙子的谋略,主张很务实,运用智慧、知识,达到不用兵卒就能打胜仗。
该书背面题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跋提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逞强去打仗;要知道自己的优劣在什么地方;怎样维持好将领与士兵的关系;自己要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
据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孙琳介绍,其实,葡萄牙学者翻译《孙子》由来已久,最早将中国兵法介绍给葡萄牙的是该国传教士徐日升,他是中葡文化交流的先驱,在中葡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前几年,米尼奥大学在徐日升出生城市布拉加举行了纪念徐日升逝世300年系列活动,对他在传播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中华文化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据考证,徐日升1663年入耶稣会,清康熙11年(1672)抵澳门,1673年由南怀仁推荐进京进入清朝皇宫。他多才多艺,为清廷制理历政、制造军械、捍卫中国主权出谋划策。
徐日升精通兵法,尤其是对孙子的“伐交”思想和尽量制止战争的和平理念理解很透彻。他出使俄国,成功参与中俄谈判,签订避免战争的和平条约;他还担任中方国际法顾问、中方翻译,坚持平等互利、正义的战争观。康熙皇帝在徐日升去世时的悼词中评价他“渊通律历,制造咸宜”,还赞扬他秉使俄国时“扈从惟勤,任使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