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博客 | 语言 | 微博
  • 电话:010-64603466
              010-59793310
  • 邮箱:
    info@bjbhtrans.com
  • 1610888109
    18911922416
传播中国文化不只是翻译《论语》
随着中国经济硬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国家的国民开始想要了解更深层次的中国。而全球化时代,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输出,中国也越来越需要更多地向外表达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制造出口大国的中国,如何将图书、影像制品等文化产品也打上“中国制造”的印记,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该如何走出去?

 

专题采写:记者 李文

本期嘉宾

张颐武、朱大可、何刚强、董 强、王鸿刚

中国文化要走出国门,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董强

中国文化输出,我敢说自己是个先驱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在巴黎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并协助友人创办了出版社,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介绍。我这样做是完全自发的,出于自己的一种强烈感受:在法国的书店、电影院、电视等文化传播渠道中,太少能见到中国的东西。

今天,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外国人也对中国增添了许多兴趣。各种媒体开始大量介绍中国。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就需要做比较细致的工作,让中国文化一些精髓的东西,真正被外国人了解。这时候就必须打破一些误区,比方说“文化冷战”等。当年我们的翻译前辈们介绍西方的东西时,都是自己个人行为。他们是自发的,发自肺腑的,所以他们有效、能感动人。同样,我们当年不管是英语热,还是出现过的相对昙花一现的日语热、法语热、韩语热,都没有人去组织,去刻意为之。当今世界,文化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引起人们的好奇。

然而,在国家层面,肯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对文化人的倚重。尤其是重视那些真正懂得外面世界、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又热爱祖国、懂得中国文化的文化人。如果这些人不够多,就必须重视教育,去培养这样的人。因为一切文化行为,其根本在于人,中国文化要走出国门,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从形而上的角度看,翻译肯定只能是差强人意的,世界上没有完全对等的翻译;但从形而下的角度看,一切皆可译。这就跟现代人完全可以演奏古典音乐一样。我读过法语版本的《红楼梦》和《水浒传》,说实在的,都非常好看。为什么呢?译者做的是一个拆开、重组的工作,他需要看到作品(包括字、词、句、篇章、结构等等)的深层部分,他的阅读,比大多数普通读者都要深。

软实力,关键词在于“软”。柔软、柔和、灵活。润物细无声。切忌工程式的,切忌“打造”。想让人尊重你,必须尊重他人。你打开自己的窗户,让外面的空气进来,同时,你屋里美妙的音乐,才会传得更远。

为世界提供可选择的价值理念

王鸿刚

文化软实力的较量被视为“文化冷战”。美国用薯条、大片、芯片打全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观念。相反,我们的文化产品却少能在西方社会产生对等的影响。几百年来,这种文化传输的单向度,同近现代全球权力分配的结构是大体匹配的。但是,随着更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拥抱工业化并融入全球化进程,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国际权力开始越来越从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转移,越来越从国家向非国家行为体扩散。可以预测,未来几十年,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文化的双向、对等传播和深度互动,将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成就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除了开办孔子学院以及制作一些宣传片之外,中国还开始探索在西方主流媒体和学术刊物上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更主动同西方国家智库开展对话和联合研究,并提供更多针对各语种国家的新闻产品,等等。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优化中国发展环境。

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应该有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个层次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对外展示和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态保存,并通过同西方话语和当代语境的对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第二个层次是人与人的交流。“民相亲”,是国家之间良好关系的根子;第三个层次是为世界提供可选择的价值理念。在西方的价值理念饱受争议并日益凸显其局限性的时刻,中国更有责任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一种新的发展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当前和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紧迫和战略性任务,是引导亚洲各国形成一套符合历史、面向未来、自我做主并充分兼容的“亚洲价值观”。

首先要考虑如何找到世界性语汇

朱大可

“新华传媒”在纽约曼哈顿买下一块户外大型宣传板,却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播放。弄一点古代的文化符号,像孔子之类,再弄一些民俗符号,像京剧脸谱、高跷和陕北腰鼓之类,最初还可以利用猎奇心理,而现在都已经审美疲劳了。最近又加了一些当代明星的形象,我看也没啥意思。美国人对这些没有兴趣。我在第五大道观察了一下,几乎没有人抬头看中国广告。用传统的灌输手法,无法达成中国形象塑造的目标。一个严峻的事实在于,中国正在面临严重的文化传播障碍。

既然中国是世界大家族的成员,文化走出国门,我们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文化独特性,而是如何找到世界性语汇。中国已经够独特了,我们在所有领域都表现得很另类,在“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上一路狂奔。依照自由市场原则,既然你要贩卖产品,就必须首先消除西方客户的拒绝心理,让他们接受你的另类,而这就需要动用世界性语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主流的价值观和美学趣味。没有这种普遍价值作为逻辑前提,中国只能继续扮演孤独者的角色,因为没有人能理解你的叫喊。文化产业更是如此。这是一种典型的符号工业,跟过去的功能性产品不同,它必须依赖于产品的符号认同,也就是依赖于用户对产品符号的理解和喜爱。这就需要一整套世界性的价值、语法、趣味和符号的支撑。而在这方面,我们甚至比印度、日本、韩国都相距甚远。这些文化产品出口经验丰富的亚洲邻居,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爱默生知名度不如LADY GAGA?

张颐武

在文学方面,其实中国文学已经融入到了全球纯文学市场,像莫言、余华等作家的作品,已经被全世界所认可。纯文学的市场跟艺术电影很相似,都是小圈子的事,但是非常稳固。现在的问题,除了走出去的优秀作家、作品数量不多,以及缺乏好的翻译以外,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国际文化传播的规律缺乏了解。文化产品被国际所认可,硬营销不如软营销。硬实力,该硬的要更硬。而软实力,该软的要更软。我们对国际文化传播的路径需要了解,对传播的手法需要掌握,还需要知道我们的什么东西,对国际市场会是有效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重视传统经典作品的传播,轻视大众文化的传播,认为大众文化无足轻重。其实越经典的,可译性越差,会陷入所谓的“文化折扣”,而越是大众的,传播起来更有力量。比如美国文化,当然爱默生的思想很深刻,很有文化价值,但是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他的知名度就不如LADY GAGA。这当然不是说他的价值不如LADY GAGA。从对外文化传播效果的角度看,LADY GAGA更能让大众感受到美国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韩剧、日剧的流行也说明了这一点。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感染全世界民众的也是各种大众流行文化元素。《论语》当然应该翻译推广,但是我们自己的年轻人都对《论语》不甚理解,如何能在国外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我们年轻人喜欢的穿越剧、网络小说、科幻小说,其实更有跨文化传播的市场。我们经常对穿越剧、网络小说不屑一顾,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大众流行文化,这些反而引起了国外民众的关注兴趣。文化传播,要经典和流行两条腿走路。

大片出口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艺术电影已经走出国门,在国际上斩获大奖,打开了知名度。现在,是中国电影市场增长最快的时候。全球的电影都在觊觎着中国这个最好的电影市场。在国内的电影院线,鲜见年轻导演的作品叫好卖座,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有效掌握我们中国观众自己的口味。我们的艺术电影已经完成了走向世界的目标,目前,我们的商业电影在自己的市场仍需要磨砺,还谈不上在国际市场上发力。现在电影产业的焦点,还不是如何走出国门,而是如何在国内做大做强的问题。

先不要提“文化出口创收”口号

何刚强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现阶段,先不要提“文化出口创收”这样的口号。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仍然需要探索,待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后再开始这方面的产业化不迟。中国文化要走出国门,为别国的人民所接受,要非常讲究翻译的策略。例如,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介绍,现在出了大部头的完整的翻译文库。但是究竟效果如何,应当有一个调查。我们不能为翻译而翻译,不能陶醉于把中国典籍变成了外文而满足。依我的观点看,现在我们大规模翻译这类著作,好像主要面向西方的学术界、国外的汉学家或相关研究机构,没有考虑欧美广大普通的读者群的需求。而恰恰是这些普通的读者群对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得很少。面向他们,我们进行翻译工作需要在选题上、内容上,尤其在翻译的策略上进行周到的谋划。我认为,这类翻译应当深入浅出,以普及性的文字与风格出现,尽量让广大的读者有一种喜闻乐见的感觉。再有文化魅力的作品,如果不看宣传对象,一味“死心眼”地翻译,表面上煌煌巨册,实际上可能“和(读)者盖寡”。

 

 

办孔子学院,推广中国文字与文化是一件意义深广的大事。不过根据我的理解,目前的孔子学院尚属初级阶段,都是以识字、练毛笔、剪纸、烹饪等一类活动为主,离真正的学院内涵相差甚远。真正意义上的孔子学院应当具备较强的学术性。但这件事也急不得。先把普及(或者说是扫盲)工作做好,再来考虑提高的事。将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汉语在世界的进一步普及,目前的孔子学院会出现分化或分工:一部分仍然在目前的格局下运作,另有一部分会升格,其任务可以包括向外国相关学者、学生与研究人员提供国内专家的专门课程、讲座,提供条件与资金开展联合研究项目,甚至与当地学校或机构共同培养专门人才等。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netease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公司邮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1号珠江摩派7号楼1单元813  邮编:100028  总机:010-64603466
版权所有:北京翻译公司报价 百航翻译      许可证号:京ICP备12008097号-1
  
bridesmaid dresses under 100 Short Prom Dresses cheap bridesmaid dresses replica rolex fake watches fake ro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