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博客 | 语言 | 微博
  • 电话:010-64603466
              010-59793310
  • 邮箱:
    info@bjbhtrans.com
  • 1610888109
    18911922416
渐行渐远的那些翻译大家

9月9日清晨,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教授,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民国翻译家郑永慧,走完了与法文相伴一生的翻译道路,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郑永慧在半个多世纪的翻译生涯中,翻译出版了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大仲马等十多位法国知名作家、诗人、哲学家的著作,留下了40余本共600余万字的译本。著名翻译家柳鸣九曾誉其成就:“与傅雷相当。”

中国近现代翻译界,经历了从“善译”,到“信、达、雅”,再到“宁信而不顺”等种种理论上的进化和争议。在此种学术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民国翻译家,多数已经谢世。郑永慧的去世,不仅是一代翻译巨匠的陨落,也标志着那个以“强国”为翻译宗旨的时代渐行渐远。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翻译史几乎和它的文明史一样长。远的不说,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了,至少远在周代开始,我们的祖先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政令书写成各种文字,供不同封国、部落的首领们阅读。只不过那时候,尚无现代意义的“语言”这一说,不同的只是文字的写法和读法而已。

从远古到明清的翻译史

从西汉开始,僧人开始系统地翻译佛经。特别是从东汉至隋唐,一直到北宋年间,佛经的翻译一直沿着官方(朝廷)和民间(寺庙)这两条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过千余年的积淀和洗涤,诞生了三位佛经翻译的高手,史称“译经三大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

随后,基督教在明末清初随着传教士来到了中国。这一时期,朝廷的官员成了翻译家。较为著名的有徐光启,是中国第一个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人。同时代的李之藻,与徐光启齐名,获得了“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的评价。严格来讲,这些人都不是职业翻译家,他们只是精通外文的儒家弟子,翻译更多只是为了介绍外国的学问,仅供天朝子民参考。

真正让翻译的目的得到升华,从非主流的“杂学”转变为具有较高学术、政治目的的行为的,还是从鸦片战争之后以至“五四”这一段时期。由此,从西方先进知识开始,各种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宗教、哲学、政治制度,乃至于文学著作,经一批民国翻译家之手,陆续进入中国,开拓了蒙昧的民智。

为强国而译书

为中国近代翻译建立理论基础的,首推清末人马建忠,他较早从理论上阐述了翻译中的若干问题。首先,关于翻译的重要性,他说:“余也蒿目时艰,窃谓中国急宜创设翻译书院,爰不惜笔墨,既缕陈译书之难易得失于右,复将书院条目与书院课程胪陈于左。倘士大夫有志世道者,见而心许,采择而行之,则中国幸甚。”

其次,马建忠清醒认识到了当时翻译界的弊端,所谓“通洋文者不达汉文,通汉文者又不达洋文”。此外,还对翻译书院的宗旨、学习内容、选拔学员条件、聘请师资标淮和译书重点均做了说明。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提出了“善译”的翻译标准,他说:“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

真正用简单而有力的口号,将翻译和国家联系起来的是梁启超。1897年,梁启超在《论译书》中说:“处今日之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全面学习西方的想法暴露无遗。次年(1898年),梁启超又撰《译印政治小说序》,明确提出“特采外国名儒撰述,而有关切于中国时局者,次第译之”。事实证明,甲午战争之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翻译文学作品逐渐增多,而且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中国近代翻译文学进入发展期。

马、梁二人为中国的近代翻译建立了理论和政治基础,而严复,则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为中国的近代翻译指明了“信、达、雅”的原则和标准。“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民国时期的译者将其奉为圭臬,其影响绵延至今。

不懂外文的“译界之王”

对中国近代翻译史稍微有所了解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林纾。他的其人,连同他的翻译,用“空前绝后”来形容应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是中国翻译史上唯一的一朵奇葩,以后再也不可能有了。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1852年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他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受其师薛则柯的影响,深爱中国传统文学,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和每个中国旧式文人一样,林纾渴望走上科举的道路。不过,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七次上京参加会试却无一中的,屡战屡败之后心灰意冷,林纾绝意于仕途,从此专心致志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林纾翻译小说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合译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二十五年一月在福州由畏庐刊行。这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为国人见所未见,一时风行全国,备受赞扬。其实,林纾走上翻译之路十分凑巧。当时恰逢林纾母亲去世,妻子又接着病故,为帮助林纾走出消沉,几位朋友邀他一起译书。再三推托不成后,林纾最终接受了这一请求。不料,牛刀小试却一战成名,林纾从此沿着翻译的道路走了下去。

林纾译文有其独自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如所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孝女耐儿传》中,写胖妇劝主妇之母为主妇出气以重罚其夫一段,不仅原作情调未改,有时连最难表达的幽默也能表达出来。接着,他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专译欧美小说,先后共译作品180余种。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译著等身的翻译家,居然不懂外文!林纾从小受桐城派影响很深,古文被认为“文字所出,有不可磨灭之光气”。不过,他从没学过外文。每次翻译,他总是找一名会外语的朋友,拿着原本口译,他听过之后,随手将译文写在纸上,速度非常快,“口述者未毕其词,而纾已书在纸,能一时许译就千言,不窜一字。”这也是他被称为“译界之王”的原因,同时也让他成为了空前绝后的翻译家。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公司邮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1号珠江摩派7号楼1单元813  邮编:100028  总机:010-64603466
版权所有:北京翻译公司报价 百航翻译      许可证号:京ICP备12008097号-1
  
bridesmaid dresses under 100 Short Prom Dresses cheap bridesmaid dresses replica rolex fake watches fake ro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