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给周总理当翻译
有一个星期六,周恩来总理要会见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的夫人。外交部的领导派施燕华前去担任翻译,这是她第一次给周总理当翻译。当时她听很多人说周总理对翻译要求很严格,如果他认为翻得不好,就会说:“你不行,换一个翻译。”所以施燕华心里一直在打鼓。为了消除施燕华的紧张情绪,大家都鼓励她说:“你别怕,总理对男的比较严厉,对小姑娘是很宽容的。”听到大家这么说,施燕华的心里稍微轻松了一点。
这不是一次政治性的会谈,份量相对轻点,加上事先准备比较充分,题目也不是太敏感、太难,所以施燕华在翻译过程中比较放松。送走外宾之后,周总理就把施燕华留了下来。他亲切地问道:“你是哪儿的?”施燕华连忙回答:“我是外交部的。”他又问道:“什么地方人啊?”施燕华说:“我祖籍浙江。”“外交部江浙一带人很多。你翻得还不错嘛,将来好好努力改进。”周总理微笑着说。施燕华认真地点了点头。
当时周总理和陈毅外长经常出席亚非拉国家的国庆招待会。有一次,陈毅外长致辞,英文翻译稿让施燕华念。她念完后,总理就对翻译冀朝铸说:“这个女孩子发音、念稿子还不错,就是语调平淡了一点。你们好好辅导她。”
施燕华把总理的教诲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着重加强语调的练习。经过不断的努力,施燕华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没有辜负总理对她的期望。
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大
1971年,施燕华随团去美国进行访问,当时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且中国访美对于媒体来说也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因此美国大量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
由于访问团成员未经批准不能随便接受采访,所以美国媒体没能采访到访问团领导。无奈之下,美国记者只好来到经济舱拍摄照片。来到经济舱后,他们发现前面几排坐的都是中国人,而他们又不知道哪些是随团工作人员,于是就随便对着两个人拍拍照就离开了。当时施燕华她们对于这件事并没有太在意。但是第二天一看当地报纸的头条,访问团差点笑到肚子痛。原来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是中国访问团访美的消息,配图是两个十分高大的中国人,施燕华仔细一看,这两个人原来是随团的两位厨师!美国记者就这样把访问团的两位厨师送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11月15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在大会主席马利克致欢迎词后,先后有57个国家的代表致词欢迎中国代表团。之后,乔冠华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坚持原则,坚持正义,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进行不懈努力的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提案国,对支持这一提案的许多友好国家,表示衷心感谢,并且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乔冠华发言之后,一些支持我国的代表到中国代表团的座位前排起长队,向他表示祝贺。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施燕华深感自豪。
亲历中美建交
关于中美建交,尼克松很有战略眼光。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非常对立,他需要拉中国对付苏联,这一战略是很正确的。但是1974 年发生了“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福特接任总统,中美建交问题就被一直拖着。1977年,卡特继任美国总统。他在5月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要努力朝改善中美关系的方向前进。”作为回应,中方提出了中美建交三原则,即:美国同台湾当局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
1978年5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施燕华做翻译。邓小平见了客人就说:“我们中国人讲痛快,就看美国下不下得了这个决心。”布热津斯基回答说,卡特总统已经下定决心了。
10月,美国拿出了建交公报草案,对中方的建交三原则做了回应,但还不是直截了当。美国没有直接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而是承认中国的立场。这是美国政府对付其国内亲台势力的做法。美国拿出草案后,要求与中方在当年12月15日前达成协议,1979年1月1日公布。因为有一个时差问题,基本上公报的措词都达成了。12月13、14、15连着三天,美国驻中国的大使要求见邓小平。
第一天,美国大使过来说:公报15号达成协议,到1月1日才公布,中间有两个礼拜的时间,他担心他们美国人保密不行,保不住到国会有一些反华势力就要捣乱。所以他说,就提前吧,就当天达成协议,当天就公布。
第二天,他又过来说:你们是三个原则,里面有一个废除《美台共同防务条约》。废除这个是有法律的含义,他们现在还不能接受,要废除的话还要通过国会,国会一讨论,给你一拖,时间又不行了。因为美国国会很复杂,有各种各样的人,他说能不能这样,到时候他们停止,《美台共同防务条约》是1979年年底停止,根据条约规定,任何一方说不再继续了,那么就自动失效。这样的话就存在一个问题,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生效之后,到年底有一年的时间,这个时间等于是“灰色时间”,就是说我们一直说共同防务条约是主权国家签订的,但是这个防务条约没有废除,等于是说有一块地方我们就没有真正完全解决。当时小平同志考虑到如果因为这个不同意,那么这次机会就很可能会错失,中美建交就要延迟,这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很难讲了,所以小平同志说行。